{ABOUT | 關於}從討厭瑜伽到成為老師(上):身體出狀況,原來也是一種禮物
大家好,我是B老師。真的,在2018年以前,我是一個不上瑜伽課、也不喜歡練瑜伽的人。這樣的我,竟然在短短的時間內開始學習、甚至還上了師資培訓課程,是連身邊的朋友都感到相當驚訝的。某位專業瑜伽老師好友,在聽到我報名師資課程時,不但大感驚奇,還說了「哇妳竟然敢!!!!」,除了誇我勇敢、也很擔心我是否能因應繁重的課程及練習過程。那麼,這門瑜伽的魅力在哪呢?
也許你也是>化石級硬骨頭、瑜伽不適合我!?
我和一般人一樣,在開始運動時嘗試過瑜伽課,無論是運動中心或健身房的課程,都是大班制,一大群人一起上課,老師有既定的流程,對初學者來說很難被照顧到,尤其是化石級僵硬如我,什麼基礎動作我都做不來,也不知道做對了沒,完全無法體會瑜伽放鬆或紓壓的樂趣在哪,當然無法持續。
也許你也是>柔軟度是什麼能吃嗎?不如練肌力!?
我相信很多人運動一開始的目的,一定都是健康減重、其次是維持好的體態。因此我放棄瑜伽之後很快轉往重訓之路,有教練帶領會進步神速,也相當有成就感,同時也達到健康的目的,因此瑜伽多年來就被我置之度外,是與自己無緣的運動。
其實>運動也要均衡飲食,肌力和柔軟度兼具更好
當然,再度打破我自己這個觀念的,除了因為我當年在健康媒體知識產業工作,了解運動也要均衡外,更實際的就是我腳受傷了(意外跌傷後變成慣性扭傷)……下背也因長期工作加班經常自發疼痛,即使我已經非常自律地運動和重訓,當時我每週上教練課加上自主練習都是3-4天,所以絕不是不運動和不重視健康所導致,但是身體仍然出了狀況,提醒了我,自己的健康方針一定還是有盲點。
如果只練肌力與保持運動,身體機能就會100分,那麼當時的我已經做得很好了。但顯然地,在腳受傷,後來演變成每年慣性再來一次的問題之後,我發現「代誌嗯係憨人所想欸那麼簡單」。
其實>疾病只是結果,成因才是治本的重點
腳受傷而不良於行的那幾年,其實真的心情很煩,無論做任何事,我的腳都無法站立超過1小時,因此工作受影響,休閒生活與運動更是。公司辦任何大型活動,我就自願去控台弄硬體,可以從頭坐到尾。假日若朋友邀登山,我都要一再確認是否行程簡易、可多休息,不然我撐不完全程。這些都算小事,最煩的是走路經常一拐一拐地,或明顯左右腳重心不穩,讓自己有種身體健康回不去了的無力感。
那陣子為了腳傷,骨科中西醫只要有人推薦我都去,後來正規醫療沒法根治,又試了另類自然療法,普遍的如跌打推拿正骨,特別的如花精、靈氣、大愛手。神奇的是它們都有效,但久了,也都沒效。
有效的意思是,找到該領域最好的治療者之後,這些方法都能當下解除我的毛病,但過了半年一載,同樣的問題仍舊復發,這麼循環了幾次之後發現根本的問題可能沒解決,但到底什麼是根本的問題呢?
治本之道>中醫救了我!終於根除糾纏多年的腳傷
當時試了各種方法仍是無計可施之餘,某天跟哥哥提起這件事,他就推薦我看中醫。中醫?在既定的觀念裡中醫除了針炙和傷科之外好像跟腳傷無關,那是調養身體,不痛不急的時候才看的不是嗎?
還好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去了之後,顛覆了我的觀念。這個故事太長了所以中醫部份略過,先說結論的話就是,以我的例子而言,我以為腳傷就治腳,但其實造成腳傷的根源,是我的腎與血出了問題,為什麼反映在腳上,可能只是剛好左腳是我當時最弱的一環。若不解決根源,只治療腳傷,腳好了還是會再復發,這是大家都能簡單明白的道理,但當時的我卻不知道,才繞了好大一圈路。
上醫治未病>藥不能天天吃,平日保養靠自己
故事說到這裡,疑,既然中醫就是解決之道,故事不就可以結束了?當然不是啦,畢竟標題已經說了,這個故事肯定要連結到瑜伽的,請看下篇~
如果一定要先說結論的話就是:中藥再好也不能當水喝啊對不對!所以再往前溯源,為了自己的健康,你不該等到身體累積到出狀況時才去看醫生~~平時就要努力燒香啦!
- - - - -
心動不如行動:一起來練習吧!
看課程>
{CLASS | 課程}9 月公益分享課,週三晚班開始報名~
再逛逛>
{KNOW | 圖書館}氣的知識:實用網站大補帖*轉載請附原文網址 | Copyright © 2020氣的宇宙Beatrice Wei版權所有